“當今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是產品之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 現代管理學之父 彼得.德魯克
“相對于商業模式而言,高技術反倒是次要的。在經營企業的過程當中,商業模式比高技術更重要,因為前者是企業能夠立足的先決條件。”— 前時代華納首席執行官 邁克爾·鄧恩
今天的時代,到底是什么樣的時代?無數個屌絲逆襲、白手起家、新手跨界的快速致富故事,在這個信息開放的時代噼里啪啦地燃燒。互聯網給我們帶來了顛覆的大時代,同時也步入了物質消費的小時代。"小時代"表達就是,要情感、參與、自由與個人空間。消費不僅是簡單的商品買賣,是過程,更是目的和結果,消費者要享受買與賣這個過程的價值,獲得即刻秒殺的幸福。
方二教授用兩天緊湊的課程時間,通過大量的企業案例,抽絲剝蠶式地帶領我們,系統地了解商業模式的特點,掌握商業模式的構建方法,深刻理解商業模式在當前企業戰略轉型過程中的作用。商業模式創新成為21世紀企業與企業之間最大的競爭!好的商業模式可以使得營銷變得簡單,推銷變得多余,利潤變成了模式下的副產品,賺錢變成了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
什么是商業模式創新
商業模式的核心是價值創造,即企業在一定的價值鏈或價值網絡中如何向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并獲取利潤的。通俗地說,就是企業如何賺錢的。商業模式創新是指企業價值創造提供基本邏輯的變化,即把新的商業模式引入社會的生產體系,并為客戶和自身創造價值,通俗地說,商業模式創新就是指企業以新的有效方式賺錢。新引入的商業模式,既可能在構成要素方面不同于已有商業模式,也可能在要素間關系或者動力機制方面不同于已有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是管理學的重要研究對象之一,在分析商業模式過程中,主要關注一類企業在市場中與用戶、供應商、其他合作伙伴的關系,尤其是彼此間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商業模式的目標是創造、獲取以及保持客戶價值、積累并有效地配置資源。商業模式設計注重以下幾個方面創新:1、誰是你服務的對象?2、你給服務對象提供什么價值?3、你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如何構建價值網,為利益相關者編織一張生態價值網絡,讓每個利益相關者都能在價值網中獲得更大的價值。4、你的資源如何整合?如何整合客戶資源和創新資源,整合資源利用二種途徑,即把縱深的創新資產用在廣泛的客戶上,把廣泛的創新資產用在縱深的客戶上。
方二教授引導我們對中國企業的經營思路進行了梳理,中國企業經營大多以機會導向,利用現有資源基礎,巧妙運作而獲得成功。其帶來的后果也不容小覷,戰略趨同帶來的雞肋現象、機會拼湊導致的短命現象時有發生。所以,“變革當趁好時光”,選擇“大舍大得”,創新商業模式是中國企業運營卓越、技術領先、親密客戶的必由之路。
創新商業模式的構建方法
創新商業模式的構建時注意以下七種平衡:
一是注意專業化、多元化的平衡。專業化的本質是做其他企業“不會做的”,多元化的本質是整合價值鏈,垂直多元化看控制能力,水平多元化看共享能力。
二是注意核心競爭力和動態競爭力的平衡。
核心競爭力的迷思:培育盈利保護機制,如專利、流程、文化等,樹立了有價值、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核心競爭力讓企業發展壯大,可是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核心競爭力可能成為核心阻礙力。危機有時候不是競爭對手比你強,而是新產品、新技術、商業模式讓你的企業與消費者不相關,被邊緣化了。所以企業也需要動態競爭力的培養:“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運營速度(狼群戰術之快速,積極市場導向,注重輕資產;團結,打造產業聯盟)、研發速度、供應鏈速度是培養動態競爭力的關鍵。
三是注意短期和長期的平衡,節奏是關鍵,既要低頭走路也要抬頭看路,堅持“眼高手低”。
四是注意封閉和開放的平衡。
封閉的核心是找到盈利模式。企業個體的競爭比不上產業鏈的競爭,產業鏈的競爭比不上生態體系的競爭。生態體系的核心是平臺,所以要樹立平臺思維。即利用雙邊市場,了解使用者A的痛點,找到提供者B,設計出平臺讓A和B對接;利用網絡的外部性(使用者越多,給其他使用者帶來的好處越多),病毒式傳播。
方二教授特別特別提到開放式創新。從R&D到C&D(CONNECT DEVELOP),走群眾路線,讓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方二教授特別強調,讓領先者參與,領先者一般都是發燒友,他們是最挑剔的用戶,他們追求認同感,可以引領消費潮流。也讓落后者參與,因為他們代表潛在的消費者,讓產品更方便使用或性價比更高。中間代表大多數,反而不是參與的目標人群,是消費隨大流的“烏合之眾”。
五是注意模仿與創新的平衡。世界上沒有一個企業不靠模仿成功的,先行者往往被更優秀的跟隨者所打敗。模仿模式有五種:1、模仿技術,創新市場,代表企業如QQ。2模仿市場,創新技術,如云南白藥的創口貼模仿邦迪。3、模仿技術,創新流程,如BYD電動汽車柔性生產線。4、模仿模式,創新體驗,如新浪微博等。5、模仿流程,創新市場,如7天連鎖等。
六是注意產品和服務的平衡。生產型向服務型轉型是一條必徑之路,因為服務可以增加對用戶的粘性,服務的本質是個性化的,不單強調效率,并且服務的成本結構是不透明的,所以一般利潤較生產型高。如何踩好節拍,軟硬兼施,互補協調,階段發展,是我們每一個管理者應該仔細思考的。
七是注意成本和創新的平衡。一般認為,創新需要很多成本,方二教授教誨我們,用流程高度模塊化、運營自動化等創新反而可以控制成本,以一定的成本約束反而促進創新。任何有關創新的戰略理論需要同時整合技術和市場的能力,企業只有培育“包容的精神,自由的思想”的土壤,創新才能破土而出,政府亦然。
小米的商業模式創新
在武大的珞珈山,到處彌漫著雷布斯的“飛豬理論”,雷軍是武漢大學杰出的校友,他對武大學子追求創新的積極影響是無與倫比的。提商業模式創新,不得不提小米。
小米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獨特的商業模式:硬件+軟件+互聯網服務。在業務層面,小米不僅向用戶銷售硬件,還提供軟件和服務;在戰略層面,小米將互聯網服務的思維導入硬件和軟件業務,產生了眾多創新。小米追求互聯網入口價值,用戶參與,互聯網營銷,少就是多,廣交朋友。小米真正學習的是這幾家公司:同仁堂、海底撈、沃爾瑪和Costco。像同仁堂一樣做產品,“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貨真價實,有信仰;向海底撈學用戶服務,做超預期的口碑;向沃爾瑪、Costco這樣的公司學運作效率以節約成本。
“專注、極致、口碑、快”,這是雷軍總結“互聯網思維”的七字訣。在它的武裝下,小米在過去三年里坐上了火箭。2015年,小米營收預計在1,200億元到1,400億元。如果以此增速持續下去,最快在明后兩年就可以叩開《財富》世界500強的大門。雷軍說:“我的目標是讓小米在5~10年的時間里,成長為一家世界級的偉大公司。現在,小米正在大規模的“繁殖”,這是雷軍的小米生態鏈計劃,用三到五年時間,復制100家小米,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產業,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市場營銷學教授王高認為:“這是小米核心產品達到規模經濟后,充分利用其已經獲得的用戶基礎,繼續‘范圍經濟’的自然過程。”
商業模式創新的一點小探索
針對未來的競爭,任正非提出主要為“班長戰爭”,通過現代化的小單位作戰部隊在前方發現戰略機會,迅速向后方請求強大火力,用現代化手段實施精準打擊。我也開始對所投資公司的商業模式進行了探索。
近二年來,我們從蘇州返回湖北,在光谷投資了一家精密零部件公司,致力于精密通信、精密汽車部件的研發與生產,為客戶提供精密組配件、技術服務。 公司引進國際最先進的精密零部件生產線,全自動化生產,大多數零件一次性成型,避免產品多次裝夾,減少人力使用,提高產品精度,降低不良率,從而給客戶帶來物美價廉的精密零件。
我們強化戰略貢獻、配置資源實現班長作戰:即對業務關系重新梳理,分產品線獨立出光器件公司和汽車部件公司等等。我們致力于打造全球領先的精密零部件提供商,讓客戶能夠專心于其核心競爭優勢,我們通過以下手段為目標客戶進行批量生產,提供較低的比較成本、更高的產品質量和滿意的服務:提供高性能、精細化的產品和整合服務;比競爭對手更快更有效地幫助客戶實現其目標;對客戶獨特的問題給予快速響應;我們甘當配角,以客戶成功感受自己成功之所在,并力爭上游。
我們堅持“貼近客戶,快速反應,量身訂制,精益求精”的經營理念,把長的鏈條進行鋸斷,變大而全為小而精,爭取向下游進行滲透,向客戶貼近。并在蘇州、武漢、洛陽等目標客戶集中地設立公司。建立一個微信內部平臺,加入行業聯盟引入專家團隊,加強技能經驗共享,提高作戰隊伍的能力。憑借強大外部性的產品工藝研發能力、高效的柔性制造能力和良好的客戶協作能力,經過二年多的努力,先后與世界知名的汽車生產商、通訊設備制造商、航天航空器提供商及軍工企業等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萬科郁亮喊出一句話“職業經理人已死、事業合伙人時代誕生”。流程化和管控型組織已死、平臺化和生態化組織誕生。流程森嚴、秩序井然、按部就班的公司,正在失去快速反應能力。我們把產品線鋸斷后,變招募制為合伙人制,淡化KPI,野蠻生長、靈活機動、放手人才各自為政、各自為戰,亂中取勝,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結束語
“創新不僅是藝術,也是科學”。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說:“商業模式是關系到企業生死存亡,興衰成敗的大事,企業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從制定成功的商業模式開始!新成立的企業是這樣,發展中的企業更是如此,商業模式是企業競爭制勝的關鍵,是商業的本質!
今天,創新的商業模式在規模和速度上對當今行業格局的改變是前所未有的,數不清的商業模式創新正在涌現,各個行業的游戲規則在不斷改寫,采用全新商業模式的新興企業正在成為傳統強勢企業的掘墓人。企業不能系統理解和掌握商業模式,就會在競爭中面臨淘汰!商業模式創新將是包括企業領導人在內的企業高管團隊所必須掌握的一門科學和藝術,有效解決了商業模式的問題,就解決了企業生存、發展、壯大的根本!
讀書猶如入海,涉表面者得浮萍,進淺層者得魚蝦,入深海者得珠貝。幾天珞珈山邊方二教授的引領,對商業模式創新進行了深刻的梳理和思考,我們有一種魚蝦和珠貝兼得的快樂。
發布者:caiji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本頁網址:http://www.watkissart.com/wuhan/72100.html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