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剛一見面,金哲熙便露出謙和有禮的微笑。1996年到北京,隨后又來到武漢,如今,他已是一家體育發展有限公司的老板,擁有三家連鎖跆拳道館。談起幾年來在中國的創業和生活經歷,金哲熙饒有興致。 來中國做教練 出生于韓國漢城的金哲熙,自幼開始學習跆拳道,是世界跆拳道聯盟黑帶六段,韓國少年跆拳道表演團教練。1996年,為學習孔孟之道,他專程來到了北京,卻沒有找到相關課程。于是,他來到北京體育大學,一邊學中文,一邊做教練。 1997年初,在武漢體育學院讀碩士的韓國師兄力邀他來漢發展。在武漢體育學院,金哲熙依然半工半讀,做起了教練。由于語言和文化差異,打工生活并不快樂,1999年初,金哲熙辭職了。 那時跆拳道館在武漢還很罕見,金哲熙決定自己開館。他找到洪山體育館一個倉庫,與相關方面達成了經營協議。倉庫里鋪上泡沫地膠,簡單裝修一下,金哲熙的道館就這樣開業了。 武漢體院的教練、同學們,都來幫他發傳單,教練、館長、前臺全是他一個人。第一個月開館,便有30多名學員報名,第二期班便猛增到80人,學習跆拳道的人越來越多。2001年以前,金哲熙幾乎沒有一天休息過。 從教練到老板 “從教練到老板,是個有趣而艱辛的轉變過程。”金哲熙說,道館的教練都是他以前的學生,從師生到老板與員工的角色轉換,一度讓彼此很不適應。 “當跆拳道變成商品,要經營,就必須懂管理,必須學習。”為此,金哲熙就讀武漢大學MBA班,這令他受益匪淺。 金哲熙告訴員工,他不贊成員工在企業里抱有“我只是來學習、少拿錢都可以”的態度,這是對企業的不重視。而在企業里做事,首要的是必須要得到上司的認可。對于員工跳槽,他認為首先把事情做好才是前提,跳槽不是借口和逃避的手段。 在武漢的這些年,金哲熙認為最滿意的是沒有虧待過他人,并有了自己的事業;而最不滿意的是,曾因急速擴張,而忽略了公司內部管理。如今,他又成立了多方位經營的體育發展有限公司。 安居樂業好幸福 金哲熙告訴記者,他已在武漢定居。在武昌買了房子,還買了車。朋友也一天天多了起來,不少MBA班的同學、跆拳道會員經常在有空的時候來找他,大家一起打高爾夫球、吃飯、唱歌、踢球。 2004年3月,金哲熙到深圳學習經營俱樂部培訓班,朝鮮族朋友給他介紹了一位在北京的女友。此后兩三個月,兩人沒見面,靠短信和電話溝通,三個月后,他來到北京見女友,才發現是“熟人”,原來早在1996年,他們倆在北大見過一次面的,那時,女友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是金哲熙朋友的朋友,真可謂良緣天成,兩人很快結了婚。 如今,太太跟隨金哲熙來到武漢,家里也剛添了小寶寶,金哲熙說,他感到自己很幸福。 (編輯:liusiheng)
發布者:caiji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本頁網址:http://www.watkissart.com/wuhan/44304.html
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